很多人会认为在中国导致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癌症,但《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》指出,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第一大死因,也是国民寿命的 "头号杀手"!
根据《2020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》,不健康的饮食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最重要风险因素之一。那么,我们吃什么以及如何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?
根据澳大利亚最新的《预防心血管疾病膳食指南》,并结合往年的一些数据,可可总结了适合中国人的饮食。
一、牢记 "三限",预防血栓发生
血栓,就像身体里一个调皮的小家伙,很容易脱落和游荡,它不仅是世界三大致命心血管疾病--心肌梗死、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常见病因,还可能对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构成威胁!因此,要想预防血栓,就必须做到 "三禁"。
很多疾病都是 "吃出来的"!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,用好四大饮食处方
所以,保护心血管的第一步就是要防止血栓的形成。除了日常锻炼不可缺少外,对于饮食,我们应注意以下三点限制。
1、限制 "两白"
一白就是盐。高盐饮食可激活体内炎症,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;另外,钠离子过多,易造成水钠潴留,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水肿,最终导致管腔狭窄,血压升高,而高血压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有数据显示,如果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减少一半(不超过5克/天),估计全国每年可减少50万例中风、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的死亡。因此,限盐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非常经济的措施。
二白是糖。糖类代谢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,糖类摄入过多会导致糖类代谢异常,进而影响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,引起脂质紊乱,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促发心血管疾病;另外,持续的高血糖会改变脂蛋白的特性,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,会加重大血管病变。
因此,日常主食中应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,适当增加全谷物;尽量少吃含添加糖的食物,如蛋糕、糖果等。
2. 限制高脂肪食物
过量食用油炸食品、烧烤等高脂肪食物,如果不能及时被人体充分代谢,就会导致血液中甘油三酯、胆固醇等脂质含量增加,血液黏稠度增大,可能一步步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、血管壁血栓形成。
建议在饮食上以鱼、禽肉为主,少吃红肉,尤其是加工肉制品(鱼、虾建议每天摄入75g~100g;畜、禽肉50g~75g)。烹饪方法也应以清蒸、水煮、闷烧、快炒为主。
生活中意想不到的高脂肪食物
①腐竹、豆腐皮。100克腐竹,腐竹的热量相当于四碗米饭!
②鸡爪:3只鸡爪的脂肪占普通成年人每天所需热量的近1/4。
③火锅丸子:高热量、高油、高盐的食品,肉类等原料不多,添加剂可能有多种。
④肉松:肉松虽然干燥,但很多商家为了追求口感,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猪油、糖、盐等多种调味品,简直是油上加油。
3、限制酒精和烟草
香烟中的有害物质,如一氧化碳和尼古丁,可以进入循环系统,破坏血管内皮,导致血管痉挛,进而使吸烟者的心率加快,血压升高,胆固醇升高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风险。
酒精对心肌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,可能引起心脏肥大和心律失常。此外,长期饮酒会损害肝细胞,使肝脏代谢脂质的能力明显下降,进而使血液变稠,损害血管。建议最好戒烟、戒酒。
二、这三类多一点
降血脂、控血压、保血管
除了血栓之外,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还有很多,如高胆固醇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损伤,使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血管受损部位,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;血压过高或不稳定,会对血管内壁造成较大冲击,进而损伤血管。
因此,要保护血管,降脂、控压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1、多喝水
多喝水,一方面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,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;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,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,降低血管压力。
专家从医提醒,对于患有 "三高 "等慢性病的人来说,有三杯 "救命水"--睡前喝100毫升水,晚上喝100毫升水,起床后喝250毫升。但是,喝水不要太硬、太多、太冷。
2、多吃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,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纤维,可以说是调脂控压的 "良药"--它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,加速胆固醇的排出,从而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;而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钠和脂肪的吸收来实现的 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钠和脂肪的吸收来实现的。
其降压效果主要是通过减少钠和脂肪的吸收来实现的。海带、蘑菇、柑橘等的纤维素较多,可以多吃。
3、多补充叶酸
充足的叶酸可以有效清除血液中过多的高半胱氨酸,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。
高半胱氨酸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。血液中过多的高半胱氨酸会刺激血管壁,导致血管壁发炎和形成斑块,引起心脏血流受阻,甚至引起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心血管疾病。
西兰花、莴苣、大白菜、酵母、芦笋、猪肝等都含有丰富的叶酸。
第三,做好三个步骤
抗炎,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速度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,炎症反应的程度决定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。
因为炎症因子可以破坏血管内皮组织;同时可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;还可以导致斑块的不稳定甚至破裂! 而这些都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脑梗的重要因素。
因此,抗击炎症也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之一。
1、增加抗氧化剂饮食
自由基是引起炎症的主要物质,而抗氧化剂能减少自由基,抑制炎症的激活机制,还能促进新陈代谢,提高肝脏解毒能力。
绿茶富含儿茶素;咖啡富含绿原酸;大豆及其制品富含异黄酮;桑葚、蓝莓等富含花青素;红洋葱、芹菜、柑橘类水果等富含槲皮素......,这些都含有抗氧化剂,平时可适当多吃。
2、协调脂肪酸的比例
研究表明,欧米伽3脂肪酸和欧米伽6脂肪酸的比例与炎症反应有很大关系。前者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,而后者则使炎症反应升高。如果两者的比例达到1:10,炎症反应会变得严重。
一些鱼类,如剑鱼、沙丁鱼和鲑鱼,以及干果,如开心果、榛子和杏仁,含有更多的欧米茄-3脂肪酸,可以适量食用。
3、多吃发酵食品
如泡菜、酸奶、苹果醋等发酵食品,其中富含益生菌。益生菌可以平衡肠道菌群,帮助消化,增强人体免疫力,还可以增加体内T细胞,限制抗炎信号因子的浓度,延缓甚至防止炎症的发生。
四、用好 "组合拳",强健心脏
1、钾+镁
钾能抑制心肌的兴奋性,控制心率;还能排出体内多余的钠,稳定血压,减轻心脏的负担。像香蕉、木瓜、蘑菇、土豆等都是富含钾的食物,可适当食用。
镁还能帮助降低血压,也是 "生命活动的激活剂",能激活325种酶系统,影响蛋白质的合成,强壮骨骼,调节血糖和血压,调节肌肉和神经功能等反应;它还起电导体的作用,能使肌肉收缩,使心脏顺利跳动。杏仁、南瓜子、豆类等可以每天食用。
很多疾病都是 "吃出来的"!所以,要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,就必须要有 "吃"。
2、辅酶Q10 + ω-3脂肪酸
辅酶Q10被称为 "心脏的动力源",是心脏的加油站,能帮助心肌细胞获得充足的氧气,有助于预防或缓解一些突发性心脏病,还能阻止脂质和蛋白质过氧化,清除多余的自由基,保护心血管。
每天摄入猪心、黑鱼、猪腰、三文鱼、牛肉等食物来补充辅酶Q10,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健品。
ω-3脂肪酸酸就像心脏的 "后备站",可以帮助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愈合。此外,它们对心脏有稳定作用,如降低心率和防止心律失常。